沩宁高氏宗祠
地理位置
高氏宗祠位于宁乡市沩山乡沩水源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西距沩山风景名胜区和千年古刹密印禅寺仅4公里,距宁乡市76公里,长沙市150公里。在沩山集镇沿沩水河堤有乡村公路通达祠堂,交通便捷。
宗祠地处沩水源头,地势较高,北、东、南三面环山,古樟满坡,树影婆娑;西面地势开阔,近有池塘微澜,远是丘陵梯田。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郁郁苍苍,冬暖夏凉,为避暑纳凉、参禅悟道的佳境。
沩水发源于境内西南海拔900余米的沩山,东北向贯穿全境,于望城县城北注入湘江。沩山高耸湘中大地,西接龙山、白马山,东达达摩岭,呈东西走向。立沩山之颠,极目远眺,北面千里沃野直达洞庭,南面丘陵起伏,沩山盆地位于群峰之中,有“四面环山不见山”之说。
宁乡位于湖南中部,地辖湘江支流——沩水中上游流域,其境北接洞庭、南枕衡山、西依雪峰、东窥湘江,处于雪峰山脉东支和衡山山脉北支的包围之中。
基本状况
沿沩水顺乡村田园小道前行约120米,便是沩水的源头——沩宁高氏宗祠所在地。
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
宗祠面对水塘,正门上方悬挂“高氏宗祠”楷书匾额;正门上、左、右周边绘八仙、招财、进宝彩绘图案,形象栩栩如生。进入正门即为戏楼台底,过道宽阔,左右为正房,台底两旁木柱以鼓形麻石为基,两两相对,延伸到台口。台底用木柱支撑形成架空的台基,台前有柱2根,左右有木制楼梯可上戏台。木结构戏楼长6.4米,宽5.2米,万字格护栏,间镂雕龙、凤、荷、梅等雕刻、纹饰精致、古朴。
四合院内地坪长20米,宽5米,东北、东南两角各栽植桂花树1棵,东北角有麻石古井一口,为长年保护祠堂的生活人员汲水使用。左右两侧为厢房,对称排列,各有房屋五间,走廊立柱为八边形杉木立柱,以麻石为基,跑马楼全为木结构,护栏为万字格,保存完整。
由厢房两侧拾七级踏步而上为五福堂,木柱、石墩、木梁、木檩,全为木制构件。正厅上悬挂“祖德流芳”牌匾,下供奉高氏先祖牌位,五福堂为高氏后裔供奉祖先牌位及祭祀,议事处所,长17.6米,宽10米,庄正高阔空爽。
1995年成立高氏联谊总管会,高正平任会长。1995年、1998年,在县文物部门指导下,高氏后裔对祠堂进行了简单维修,并在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宗族大会。
高氏宗祠建筑左右对称,庄正肃穆,布局严谨,古朴和谐,是宁乡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价值评估
1.文物价值
高氏宗祠是清代高姓族人为纪念列祖先贤而建的家庙,是高氏宗族的精神象征和物质载体,保存了丰厚的乡土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高氏宗祠,见证了沩宁高氏家族的荣辱兴衰,目睹了时代的变迁与绵延,承载着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高氏宗祠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护栏等雕花,彩绘逼真,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高氏宗祠作为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建筑,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长沙市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化价值
高氏宗祠的“家训”“族规”,如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对今天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祠堂,根植于乡土社会,是中华民族信仰崇拜和传统“家”文化的象征,这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寻根价值
高氏宗祠是沩宁高氏宗族祖先的“根”,是后代高姓子孙寻根谒祖的圣殿。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先祖,也是寻找民族之梦。其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寻根问祖既让在外的游子落叶归乡,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还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4.旅游价值
提升旅游功能,推动祠堂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祠堂是乡村休闲游的文化坐标,加大乡土文化主题的户外旅游线路开发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氏宗祠的活化利用,规划建设乡村图书馆、艺术家写生基地、传统文化推广中心、禅修生活体验馆等。通过旅游订制的APP功能拓展、结合“互联网+”及各种前沿科技、融入AI和VR的全新展示等,推动祠堂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