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和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令人不齿。为此,作为过来的一代人,有必要讲述真实的历史,进一步揭穿谎言制造者的阴谋。
长期以来,主流媒体关于抹杀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论调连篇累牍,什么“光搞阶级斗争不抓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经济发展长期缓慢”“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等。这些论调近年来已遭到一些正义作者的驳斥,被广大百姓所唾弃。但至今仍有人发表文章,喋喋不休地重复谎言。如说:“文革十年国民收入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农民“吃不饱、穿不暖”、城镇“职工生活水平下降”等(丽水往事《文革结束时,国家成了这个样子》),继续抹黑和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令人不齿。为此,作为过来的一代人,有必要讲述真实的历史,进一步揭穿谎言制造者的阴谋。
一
所谓“光搞阶级斗争不抓经济建设”,试问文革时期有哪个工厂农村有整日开批判斗争会而不生产的情况?为何不提当时有“抓革命促生产”重大方针:明确規定把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作为检验运动搞好的重要标准?
诚然,在文革之初确曾有企业发生过停工停产的现象,但为何不讲整个文革时期人们的积极性高涨,经常加班加点劳动而无有任何报酬的事情?就只说当时没有“双休日”、大多节假日不放假这一项,每年就比现在多出两三个月的劳动量,难道这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吗?
早在文革之初,党中央对一切生产单位就明确规定要坚持“业余闹革命”“节约闹革命”,指出必须“在八小时工作制的以外时间坚持文化革命。不许在生产时间内,擅自离开生产和工作岗位。”农村要“不违农时,在农忙时停止一切无关农业的开会与动员”等。当时所有工厂和生产队、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学习和开会都是在下班后和晚上,从没有占用上班时间的。各行各业都响应毛主席“全国都学解放军”的号召,纪律严格,哪有放任自流不干活的事情?相反,当时人们自觉积极性之高、干劲之大,不讲报酬,这在其他任何时候从未有过!有人只讲文革运动对经济生产的干扰而不讲它的巨大促进作用,对那一代人任意丑化、污蔑,究竟是何种政治心态所使然!
高涨的革命热情必然促进生产。查阅历史可知,在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除了个别年份有下降的情况,整个时期都是迅速发展的。如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连续两年下降,但在此后的1969年、1970年却又连续跃升至增幅高达16.9%、19.4%,不仅弥补了下降,而且创造出新中国历史上增长的最高纪录。从整个文革及至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十几年来看,经济发展都是迅速的。据目前官方统计的历年GDP增长资料,从1966年至1978年由1888.76亿元增至3678.1亿元,年均增幅则是6.69% ,接近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长幅度,难道说是“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吗”?不良文人只说文革中个别年份经济下降,避而不谈整个时期的迅速增长,连基本事实都不顾,岂不是估意颠倒黑白,别有居心吗!
二
这里重点要说明的是,文革时期的实际经济发展速度远比以上官方统计的数字高得多。
要知道,文革时期的经济体制和计算方法是与后来市场经济时期根本不同的,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产品经济,按排生产任务和衡量经济发展全按产品的实际数量,例如生产多少钢铁、粮食等,而不说实现了多少产值。“产值”概念只是作为经济核算中使用,但它只包括实物产品,即工农业产品的产值,而不包括其他一切非物质产品的产值。在目前市场经济下的GDP不仅包括工农业产品,而且还包括交通、商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产值。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在计划经济下都是公益事业支出的部门,但在目前市场经济下都被产业化,成为产生GDP的行业。凡是挣钱的行业,包括餐饮、宾馆、旅游、歌厅夜总会等都产生GDP。但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都没有产值。然而现在官方在说明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时也直接用GDP的数字,这是极不真实的。当时根本没有GDP概念,哪有什么GDP增长?共同的都是把文革时期的工农业总“产值”直接当成GDP,这就等于把当时创造的大量产品价值都被抹去了!
所谓文革时期的GDP数字,不仅把当时所有非实物产品的价值都抹去,而且对于大量工农业基础建设的价值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如当时的水利建设,工程规模十分宏大,在这些工程中国家投入的资金都很少,大量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国家对农村劳动者并不发工资,而是仍由原生产队记工分。这样使生产队的工分贬了值,却给国家创造了巨额的固定资产。如红旗渠、汉北河、淠史杭水利工程、全国数万个大型水库、十亿亩大寨田、遍布各地的水利灌溉系统等,至今还在发挥作用,谁能测算过这些工程将相当多少万亿GDP!
有网友揭示,据水利部门的资料估算,从建国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水力建设实现的土石方工程总量达3610亿立方米。这相当于1200多座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土石方总工程量不超过3亿立方米)。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为2000亿元。按照工程量相同投资量也应相同的原则,这就是说,建国30年间仅水利建设的总投入就相当于目前的240万亿元人民币。我们约以三分之一算作在文革时期完成的话,也应有80万亿元,这相当于2000年中国GDP的八倍(2000年全国GDP是10万亿元人民币)。这清楚说明,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真实价值被大量掩盖了!
不仅是水利建设,而且在许多工矿企业基础建设中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如国家开发建设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三个大油田国家总投资也只有40多亿元人民币,这与现在某省会市建的市政府大楼的投资相当。而那40多亿元的投入却整个地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实现了能源翻身自给!这都是靠广大工农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它的实际价值将相当多少个40亿元!
众所周知,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在六七十年代靠广大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的。从1965年至197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由1402亿元增长到3158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25倍。试问,整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依今日之计,你就是花数千万亿元GDP能够买出来吗?
还有“两弹一星”、核潜艇、电子计算机、杂交水稻等许多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当年国家资金投入都很少,如据资料,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直接耗资28亿元人民币,这与后来建一个国家大剧院花的钱(26.88亿人民币)差不多,但它却奠定了一个世界核大国的实力地位!这两种经济发展的真实价值孰大孰小,能够相提并论吗?
事实充分说明,文革时期实际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不是统计数字所反映的情况。其大量劳动价值被掩盖了。当时广大劳动者积极性之高涨,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之快,是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远远超过改革开放时期。至今有人还在散布所谓“经济发展缓慢”“损失严重”的谎言,有人竟说“文革十年国民收入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试问:那时期整个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没有任何企业破产、倒闭,没有任何国家集体资产流失,没有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没有偷稅逃税,没有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遭破坏等,哪来的什么“国民收入损失”的问题!如果说文革时期损失了5000亿元,那么在改革开放中大批国有集体企业被搞垮,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许多民营企业偷稅逃税,整个环境被严重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遭到空前破坏等,算下来将有多少损失?即使十个5000亿元也不止吧!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仅全国“三公消费”总额就达9000亿元,这还不说全部腐败成本。这有何理由指责文革时期的什么“经济损失”!
三
有人把文革结束时的农村经济描绘得一片凋敝、极度贫困,农民“吃不饱、穿不暖”等。
事实是,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全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到七十年代末,基本实现了水利化、半机械化和电力化,部分地施用了化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棉花等农作物品种全部改良化。粮食产量从建国初的亩产一二百年上升到五六百斤(季产)。就连《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也承认:文革时期“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据统计:从1965年至农村改革前的1979年,全国粮食产量由19452万吨增至33211万吨,年均增长率达3.5%,是历史上增长最高的时期。1979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684斤,这比改革后的2003年的人均670斤的数量还高。人们知道,从撤销人民公社之后的1984年至2003年,19年的时间全国粮食产量才增加了2339万吨,即由40730万吨增至43069万吨,年均增率只有0.4%。增长速度只是文革时期的九分之一。充分说明在文革结束时的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粮食及其他一些农产品产量己不短缺,完全达到了自给。中国人民总体上己经达到了温饱。根本没有什么“普遍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
有人不说建国初的“普遍贫困”,也不说改革后有“普遍贫困”,而只说恰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最快的文革时期是“普遍贫困”,这还有什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标准!
长期以来,有人总是不厌其烦地举出六十年代少数经济落后社队“每个劳动日工值一角多钱”的例子,以说明当时农村劳动效率多么低,农民生活多么苦。其实这恰恰说明了这些人对当时广大农村经济、分配制度完全无知。
人们知道,当时农村的分配制度是“人六劳四”“人五劳五”“人四劳六”三种情况。生产落后地区一般是“人六劳四”,即在社员分配中人头占六成,劳动量占四成。也就是说,在产品分配中有六成是供给制,不管有无劳动人人有份;另外四成是按工分。由于当时生产队总劳动工分中包括大量非农业劳动,如水利建设、筑堤挖河,还有一些公益劳动和外出派工等多方面产生的工分。而且在农产品收获中还有很大部分要缴公粮(当时为因支援国家建设,公粮任务较重,约占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必然造成在产品分配中工分大大贬值。诺同它创造的全部价值相比甚至连四成也不到,可能只是二三成。这就造成有的生产队工值一角多的情况。但这绝不说明生产队劳动效率就这样低,因为这些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本来是很大的,只不过大部分是为国家和集体做了奉献,并未进入个人分配中。也不说明社员全部收入水平就这么低,因为社员收入中大部分是实物供给部分。工分的收入只是在享受了大部分免费供给,包括口粮、棉、蔬等实物生活必须品保证基础上的收入。而并不是社员们的全部收入。甚至还有些产品如萝卜、瓜果、蔬菜、秸杆等是不进入收入统计的。如果真的是每天劳动收入才一角多钱,那么社员连全家喝白开水也不够,岂不会全部被饿死、冻死,哪还有人会健康活到现在!事实是正是在那一角多的工值水平下,社员们却能养活全家老少六七口人的吃穿住用,还能看病、孩子上学等,无有人挨饿、受冻,个个都健康生活。当时集体经济的奥妙在哪里?这是任何无知的文人也搞不懂的!
到七十年代,即使一些农村落后地区,社员基本生活需要也是有保证的,只不过普遍存在的是花钱困难而己。为此各地社队都开始探索提高集体和社员现金收入的途径,七十年代后期农村社队企业、工副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并初见成效。同时社员们自已也有多种来钱的渠道,当时流行一个说法“吃粮靠集体,花钱靠自已”。其实在当时集体经济下社员个人活动的空间也不少。主要是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小片开荒,还有宅院经济、树木,家庭饲养、家庭副业,农闲时搞点短途贩运、编筐织蓆、捕鱼捞虾等。当时即使拾一担树枝、柴草在集市上也可卖到二三元等。别看这两三元,就可解决家庭半年的盐油酱醋开支。这种非集体经济収入按照当时统计部门的数字,约占社员家庭总收入的36%-40% 。但由于这部分数字很难准确统计,在实际上还要高得多。有人只讲“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而不讲社员所获得的全部实物产品是多少,更不讲之外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等总收入是多少,用意在于把当时的收入水平贬得越低越好,其做法实在令人可卑!
以上就是文革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像安徽小岗村那样二十年不向国家缴公粮而且还“挨饿”的村庄,全国也只有一个吧!
四
文章还讲:“文革十年没长工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描绘出当时职工生活水平降低的景象。
真实的情况是,文革十年虽然没有对全体职工普长工资,但在1971年却给占全国职工总数28%的老职工升了一次工资,增加工资总额达11亿元人民巾。难道这不是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吗?
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家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就业率十分高。不仅所有大中专毕业生和文革前的高中生全部分配了工作,所有复员退役军人全部按排了工作,而且还有城镇适令青年都按排工作,长期临时工都转了正等,就业率之高,从历史至今全未有过。到1977年全国职工总数达到9000万,比1965年增加了一倍。由于增加的新职工人数很多,必然造成整体平均工资水平有所降低,但这决不意味着职工个人的工资标准降低了。相反全国工资总额大幅度增长。1978年全国工资总额增加到568.9亿元,比1966年增长92% 。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家庭收入增加了。“文革”刚结束,1977年10月即给全国60%多的职工增加了工资,成为建国以来增加工资总额和人数最多的一次。文革结束时国家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社会积累率每年达30%以上,国库里存下了5000亿斤粮,1978至1980年让全国人民吃了三年陈粮,还留下了500多万吨棉花,20多亿美元,购进了600吨黄金等。这种家底殷实何时有过?这岂不都是来自“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吗?所谓文革时期“经济濒危”、“职工生话水平下降”的说法完全是罔顾事实说瞎话。
人们知道,在改革之前城镇大多数干部、职工每月工资虽然才四五十元。但在当时物价和供应制度下,这四五十元的收入水平,能够养得起全家大小五六口人的生活,并且无有看病、孩子上学等之忧。如今改革己近半个世纪,你即使月收入5000元,如果给你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你能达到温饱水平吗?吃得起肉吗?更莫说供家人看病、孩子上学、买房等问题了!公职们有何脸面指责六七十年代职工生活贫困!
文革结束时,中国经济是什么样子?这问题提得很好。每个过来的人都有资格作出回答。
历史充分说明,当时正是中国刚刚实现了工业化,建立起了一个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跻身于世界六大工业国之一。工业生产保持着年均两位数的高增长,蒸蒸日上。没有任何企业生产不景气。农业经过学习大寨运动,完成了对落后生产条件的改造,初步实现了水利化、半机械化和电力化,农作物品种全部改良,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了稳定的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温饱。“两弹一星”、核潜艇、电子计算机等许多科技成果研制成功,中国科技、国防建设都跃入世界先进国之列。全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群众积极性高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当时的形势下,如果保持政治和制度的稳定,仍按毛主席制定的革命路线和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那么国家经济将会发展得更快、更全面,人民生活水平会提得更高。197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宣布的关于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定会如期实现。广大农村将会同现在的南街村、大寨村、华西村、周庄人民公社等一样早就共同富裕起来。将是一种没有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不公,没有贪腐和精神堕落的现代化。——直到文革结束和华国锋主政期间中国经济一直都是健康迅速发展的,从未有人说过存在什么重大问题。包括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也明确说: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步子很快”,“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作为过来之人,谁能举出当时有什么“缓慢”“停滞”“生活下降”的例子吗?
但是问题却是出现在政治方面。当时的权势新贵不甘心与广大工农百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他们要开建自己的“新时代”,建立一个使自己和少数人迅速暴富的社会。为此他们首先要否定毛泽东时代的成就,“纠正毛泽东的错误”,从而杜撰出了所谓中国经济发展“停滞”“僵化”“自我封闭”“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普遍贫困”“平均主义”“无路可走”等等各种谎言。历史就这样走向了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