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90%的人都不知道玉米是“外星植物”,全球玉米年产11亿吨,但在地球上找不到任何玉米的“祖先”?
说起玉米大家都不陌生,冬日里的煮玉米暖手也暖胃,苞米、棒子、苞谷都是其别名,玉米可以做成很多美食,比如爆米花、玉米粥、玉米汁、玉米饼、玉米粑粑、玉米炖汤等等。
玉米的学名叫做玉蜀黍,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不得不说美洲大陆真是物产丰富,当今世界上种植量排名前五的作物中,有三个即红薯、玉米、土豆都来自美洲,而番茄是西餐中的主角,辣椒丰富了全人类的味蕾。
实际上很多文明都有其代表作用,比如我们中国先有大豆,然后是水稻,地中海沿岸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有麦类,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有马铃薯。
今天要说的玉米对已消失的玛雅文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物。
在玛雅传说里,人是由玉米创造的,并不是人创造出了玉米,这个传说跟西方世界的“亚当夏娃”,以及我国的“女娲造人”类似。
随着美洲大陆被欧洲人哥伦布发现后,包括玉米在内这些原产于美洲大陆的作物开始向全世界传播。
不过历史上的欧洲人似乎对美洲来的外来植物,开始的时候都不怎么感兴趣,尤其是玉米谷粒生长的地方和开花的地方全然不同,太少见了,这与当时所认识的自然法则背道而驰。
所以,玉米跟辣椒、马铃薯一样,一开始只是作为观赏性植物,并没有用来食用。
不过由于玉米的适应力极强,产量很高,口感还可以、可以跟多种即有食材搭配,玉米逐渐欧洲开始推广种植。
等到了16世纪末期到17世纪的时候,玉米已经基本完成对欧洲大陆的征服,欧洲人接受了这种外来作物,并且因为玉米的加入改变了饮食习惯,包括玉米沙拉在内做成的食物,加入了欧洲人的菜单。
玉米虽然融入了西方人的世界,但是关于玉米的一场争论至今没有答案。
从1829年开始,科学家们就开始给玉米找祖先了,先后出现过许多假说,比如“有稃玉蜀黍理论”、“共同祖先理论”、“三成分假说”等等。
但是遗憾的是经过接近200年的探索,人们依然没有在地球这个范围内找到玉米的祖先。
玉米实在是太特殊了,因为一般来说,植物在同一朵花中会有雄蕊和雌蕊。
水稻、小麦等许多禾本科植物的花就是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两性花,而玉米在茎的顶部开的是雄花,而在茎的中部开的是雌花。
雌花部分就是生长成我们食用的玉米的部分,我们吃玉米的时候会剥了皮吃,剥开皮,我们会看到里面黄色的玉米粒,这些玉米粒就是种子。
植物为了传播种子会利用各种手段,比如大豆会用“炸裂”的方式,辣椒长出鲜艳的颜色就是引诱鸟类帮自己传播、蒲公英会利用风。
但是玉米把自己的种子包裹着严严实实的,就算整个玉米掉落了还有厚厚的表皮,无法传播,而且玉米极易被动物消化,根本不可能利用动物的排泄传播。
也就是说,玉米没有人类的帮助是不能传宗接代的,简直就是像家畜一样的植物。
玉米一来在地球上找不到“祖先”,二来玉米的传播必须有人类帮忙,所以玉米就被称为了“外星植物”,一种专门给地球人类定制的植物。
玉米于明嘉靖年间,1531年传入了我国,最早记载在明朝嘉靖34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在《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直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才有了“玉米”这个名字。
玉米传入我国后,勤劳中国人迅速发现了玉米好种,产量大的特点,很快就在民间开始种植。
玉米、红薯、马铃薯这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陆续在明中后期来到我国,使得我国人口从明朝的不到7000万,用了不到200年的使用,一跃升至到乾隆时期的3亿人,可谓是“爆炸式增长”,打下了近现代中国的人口基础。
如今,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多的作物,年产量11亿吨,不过绝大部分都是用作牲畜的饲料,在我国农村会把大量自种的玉米打成面,喂养家禽或牲畜。
当然玉米不仅用在饲养上,还可以广泛作为各类食品加工中,比如玉米油、玉米淀粉,啤酒里也有玉米,一些零食、口香糖、饮料里也有玉米的身影。
玉米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比如现代工业用酒精、黏合剂也是用玉米做的,玉米还可以被加工成纸箱等等。
总之,虽然玉米的“身世”至今是个迷,也被认为是“外星植物”,但现在人类的社会已经离不开玉米了,也许玉米传播种子的方式就是牢牢的把自己跟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能这就是地球上植物的最高级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