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历史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谢钧祥 浏览:270

关于高姓的起源,有以食邑为氏、以祖字为氏等几种说法。《广韵》云:“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据《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太公名尚,本姓姜,因其先祖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从其封姓,故曰吕尚”,于周武王建立西周时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建都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吕尚的后代子孙中,何人“食采于高”,史书无考;“高”的地望亦未见古籍记载,当代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注为“故城在今山东禹城西南”。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高氏出自姜姓,齐太公六世孙文公赤,生公子高,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谥曰敬仲,世为上卿。”即认为高姓始自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即齐桓公)的高傒,系以其祖父公子高的字为氏。清人张澍《姓氏寻源》承袭《古今姓氏书辨证》的说法,认为早在黄帝时已有高姓,理由是:“考之《春秋传》,高傒乃天子命卿,其得氏在桓公前,非以合诸侯之功而后得氏;傒之前已有高渠弥、高克为郑大夫,则齐之高氏,其先已仕郑,亦非待傒而赐也。又按:《世本》云‘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穆天子传》有车右高奔戎,则高非自傒赐氏明矣。”张澍所引之《世本》,是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该书所说为黄帝“作宫室”之高元,应是今河南的先民之一,因黄帝所居之“有熊”,即今河南新郑。

《通志·氏族略》云:“(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之后亦为高氏。”

综上述各说,中国最早的高姓人物出自今河南,春秋以后之高氏出于今山东。

高姓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及《古今姓氏书辨证》均自高傒(敬仲)开始。高傒生庄子虎,虎生顷子,顷子生宣子固,固生厚,厚生子丽,子丽生止,奔燕(燕国,西周初封置的姬姓国,都蓟,在今北京市境,战国时为七雄之一)。10世孙量,为宋司城,后入楚(都于郢,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另一10世孙高洪,东汉时任渤海太守,因居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子孙繁衍,世代官宦,为当地望族,于是高氏便以“渤海”为堂号。高氏的郡望还有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京兆、晋陵等。唐代,中原高氏曾两次南迁福建,一次是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一次是唐僖宗时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据安平《高氏族谱志略》载,唐僖宗时高氏入闽始祖为高钢,其先河南光州固始人,入闽后卜居福州怀安凤罔。高钢传5世至高號,后周时殉节泉州,赐葬晋江,其二子高镔、高镒迁居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至其堂亲书“有继”二字,此后,高氏族人又以“有继”为堂号。高镔的后代主要是在晋江安海发展繁衍。高镒有二子:长子思连,传14世至高士泽,迁南安埕边;次子惠连,传17世至高山,避元末兵乱,徙居安溪大平。明末,福建漳州府医士高寿觉迁徙至日本长崎,其子高超方于1643年任日本唐大通事。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闽、粤高氏陆续有人到台湾择地垦辟,例如,乾隆12年,高姓与马、余等共9姓入垦今苗栗通霄。近代以来,为了进一步求发展,一些高姓人走出国门,移居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称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东魏时,渤海蓨人高洋(高欢次子),于550年代魏自立,建立北齐,历628年。隋末,沧州阳信(今山东阳信南)人高开道于618年称燕王,建都渔阳(今河北蓟县),历时4年。五代时,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高季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荆南国,历540年。北宋元符年间,云南高升大,有功于段氏大理国,被国人立为大理国王,传子高太明,又按照其遗嘱将王位归还给段氏。

高姓除称帝称王者外,历代都有一些著名人物。例如:春秋时有卫人高柴,为孔子弟子,以仁孝著称;战国末年有燕人高渐离,擅长击筑,当荆轲动身去刺秦始皇时,他曾到易水为其击筑送行;西汉有今文礼学的最早传授者高堂生及以阴阳灾异说《易》的高相;东汉有学者高诱。南北朝至唐代的高姓名人,大多出自今河北景县:北魏有高允,文成帝时官至中书令,文明太后临朝时引他参决大政,前后经五帝,历任要职达50余年;东魏有高欢,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士族,掌魏兵权,称大丞相,另立孝静帝,执魏政16年,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追尊他为神武帝;隋朝有高颎,文帝时任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炀帝时任太常卿;隋末有山东农民起义首领高士达;唐代有诗人高适,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此外,唐玄宗时知内侍省事、进封渤海郡公的宦官高力士,本姓冯,因系宦官高延福养子,改姓高。北宋有大将高怀德,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加同平章事,太宗时官至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有英宗皇后高太后,哲宗10岁即位时,她以太皇太后名义听政,直至病死;有治水家高超,曾采用新的方法堵塞黄河决口;还有徽宗时太尉高俅。南宋有造船家高宣,还有词人高观国。金国有诗人高士谈。元代有左丞相高兴,维吾尔族画家高克恭,戏曲作家高文秀,翰林学士高智耀。元末明初有戏曲作家高则诚,诗人高启。明代有诗人高棅、高叔嗣,大臣高拱,戏曲作家高濂,东林党首领之一高攀龙。明末有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高一功。清代有书画鉴赏收藏家高士奇,画家高其佩、高凤翰、高翔,文学家高鹗,湖北襄阳农民起义首领高均德。近现代有诗人高旭,画家高剑父,河北省副省长高树勋,志愿军一级英雄高成山。外籍华人中,美国有世界一流科学家高锟;印度尼西亚的高立文,拥有财富约4亿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其他国家也有一些高姓杰出人才。

高姓是当今中国第15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21%,分布很广,以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河北、河南、四川较多,这7省高姓约占全国高姓人口的55%,在台湾为第30大姓。高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秀容高氏出自汉代匈奴句王、宣冠侯高不识之后,系以名为氏;十六国时后燕慕容云为慕容宝之养子,其父高和为高句丽之支庶,自谓高阳氏(即古帝颛顼)之苗裔,故以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辽东高丽族羽真氏后改为高氏;据《魏书·官氏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是楼氏改为高氏;据《北齐书》,北齐文宣帝赐元景安、元文遥皆为高氏;宋代西夏人有高氏;北宋时定居开封的犹太人后裔有高姓;金时渤海女真人有高氏;女真人纥石烈氏、纳兰氏(亦作那懒氏),汉姓均为高;明朝赐元人额哩音博罗姓高名礼;明、清时,云南姚安府土知府及土照磨,楚雄府土知府,姚州土同知,鹤庆军民府土知府、土同知、土千夫长及土通判,通安州土同知,北胜州土知州、土判官,广西府土巡缉,均为高姓,系白族(当时称僰人);世居沈阳、辽阳等地的清满洲人有高姓;清代满洲八旗姓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后均改姓高;清代岭夷12地夷人头目,嘉庆年间归附时有高姓;云南以鸡为原始图腾的白族氏族,汉姓为高;裕固族鄂盖尔氏,汉姓为高;海南东方县讲“侾炎”土语的黎族姓勒歪,汉姓为高;锡伯族果尔齐氏,汉姓为高;满、京、彝、苗、壮、瑶、黎、哈尼、蒙古、土家、东乡、朝鲜、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高姓。

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高姓曾被迫改用高野、高山、高原、高木、高森、高石、高蒲、高光、日高等日本姓,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安川、东野、和田、若村、岛崎、丸山、汤浅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高姓奉命废除所使用的日本姓,恢复原来的高姓;台湾土著奉命重新选用汉姓高。


沩宁高氏 版权所有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环中路57号2楼A区       电话:0991-8734541
新ICP备202200013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