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祖先 心怀敬畏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高新华 浏览:199

——《卷帘天自高》后记


曾仕强教授曾在《说家教》的一档节目中说:一个心中有父母的人,他在外面不太敢乱来。曾担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的曾仕强先生,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在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情绪管理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因此,他的视频演讲也备受追捧,我尤其赞同他关于心中有父母者不敢乱来的说法。

在民间,如果子孙有出息,人们会说那是祖宗积德,或者说是祖坟葬得好带来的福报。如果子孙败家,做坏事,人们也会遗憾地说那是往祖宗脸上抹黑。可见,祖宗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今天,现代化与国际化威力巨大,像高速列车带走了曾深植于人们生活中的某些风俗、传统、仪式,家族文化、宗祠文化也渐行渐远,但人只要记住祖先,依然会心存敬畏。因为我们不能否认,总有些法律或科学之外的东西,与我们的生命并肩而行,告诉我们一些朴素的道理,提醒我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盘塘镇一座茶山的边缘,有一座过路人都会停下来瞧瞧的四合院,这就是高氏宗祠。

高姓和董姓是盘塘镇的大姓,高姓约有七八千人,一直延续着守望相助的传统,我从小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所以十多年前我被盘塘高氏选为带头人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因为我知道,他们选择我,是在我身上寄托着带领盘塘高家团结向上、共建美好的期望。

母亲也时不时提醒我:你带了这个头,就要多做点事,莫让人看不起。那时,我也刚从乡下到城里经商不久,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需要周旋的事情太多,经历着不为人知的苦恼和失败。但凡在外面打拼的男人,在母亲面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母亲只知道我在外面混得不错,叮嘱我多为家乡为高家做点事。一年,一条让村民们盼望了多年的水泥路修通了,母亲知道我为这件事跑了很多路,贴了很多钱,水泥和砂石都是我从自己的工地上拖过去的。她怕我觉得吃亏,对我说:你做的这些事,你爸都在天上看着呢!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都贫困,我家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父亲去世之后更是雪上加霜。后来我能够走出农村,还能为高姓、为家乡做点事,在母亲看来,这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一种告慰。

我当这个带头人之后,盘塘高氏修谱两次,改建扩建宗祠两次,直到2016年初冬,这座四合院结构的高氏宗祠才竣工。为建这座让很多人羡慕的宗祠,我和高乐明各捐款二十万元,还有很多高家人捐款捐物。现在,高氏宗祠在盘塘镇像一座文化地标,慕名而来的外地高家人络绎不绝。

我家的电视柜上面,有一块金底红字的牌子,上面写着高家好媳妇。这块牌子,是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高姓文化研究会颁发给我妻子林琰的,以表彰她多年来对我在高氏家族工作的支持。

每每朋友来家,看到这块牌子,林琰总是自嘲地说:这块牌子,是高新华贴钱贴力换来的,和我没什么关系。贴钱贴力是真的,民间团体没有资金来源,一伸手一动脚就要花钱,只能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掏。特别是后来参加了全国高家人的活动,又先后担任了一定的职务,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先后参加了在昆明、岳阳、郑州、海南、重庆、山东、武汉、遵义、辽宁举办的全国性高家人活动,我震撼于高家人的团结、无私、创新,相比之下,自己为高家人做的还太少太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因为贫困、饥饿、斗争,忘记了姓氏为我们书写的历史,要我们传承的责任。当我一次次走进上千人的会场,一次次在全国各地受到高家人的欢迎,我感到滚烫的血液在全身奔涌,姓氏重新唤起潜埋多年的使命。我回来将这些感想说给林琰听,林琰也被深深打动,之后只要不与工作发生冲突,林琰都会与我一起去参加高家人的活动。当然,捐款捐物、贴钱贴力的事也就更多了。

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不同,活动半径不同,轻重取舍不同,自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每年冬至,常德周边的高家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来高氏宗祠祭祖。这一天,我会一直待在宗祠,看来来往往的高家人,在祖先的牌位前点燃一炷香,磕上几个头,这种对祖先的态度中,也可以窥视到一种人生选择。我始终认为,生而为人,奉献让人生更有价值。

几年前,我被高姓文化研究会选为副会长,推动全国高姓在文化领域的进步成为工作的重头戏,我也因此走遍了大江南北,亲眼见证了以一己之力助推地方经济的高家人,为家族事业殚精竭虑不计得失的高家人,为记录社会变迁奋笔疾书的高家人,为传承中华文脉倾尽家资的高家人……卓尔不群的他们,既是全世界高姓人的缩小版,也是每一个高家人的扩大版。我处于这个优秀且庞大的群体之中,既感到难以比拟的骄傲,也感到无法言说的压力。

当时间的脚步踏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变化让人措手不及,我有幸躬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越向前的潮流中踏浪而行。我想,我有义务有责任记录这个时代,记录这个时代中高家人的奋斗、悲喜、成功,记录这个时代中每个高家人的顽强、忧乐、创造。于是,就有了这个逸迩阁杯全国高姓散文大赛。

湖南高姓文化研究会核心成员表现出湘人一贯的担当精神,大力赞同举办这次全国大赛。大赛得到了逸迩阁书院创始人高金平先生的极力支持,他一直是该活动的主心骨。征稿通知发布之后,全国高家人踊跃投稿,稿件质量获得众位评委的高度评价。湖南高氏文化广场公众号的执行主编高建华,挑灯夜战,把每一篇稿件及时推送。表面看来,我是这次大赛的发起人,实际上这是高家人共同的事业,我不过是吹响了第一声号角。我也期待这声号角之后,还会有吹角连营,我们继续在文化或者文学的阵图上沙场秋点兵,那将是一幅幅橙黄橘绿的美好图景。


作者简介

高新华,出生于湖南常德,成长于沅水之滨,常德市诗歌协会会员。热爱家族事务,担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高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高姓文化研究会会长。热心公共事务,当选常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常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届人民监督员。平时乐善好施,资助多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参与过多项公益事业。一边在商场中打拼,一边在文字里打坐,有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羊城晚报》《诗刊》《思维与智慧》等报刊。

沩宁高氏 版权所有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环中路57号2楼A区       电话:0991-8734541
新ICP备2022000135号-5